作者:霍爾德科技 更新時間:2025-10-16
近期,余杭水質事件引發社會高度關注,供水作為城市最基礎的服務,進一步加強和提高供水安全是極為關鍵和重要的。那么,當突發性、污染性強的水質安全事件發生時,水務企業應該如何應對呢?
一. 水源
1. 從源頭抑制藻類。
2. 強化水源監測預警在水源地周邊加密水質監測點,利用在線監測設備實時監控水溫、pH值、溶解氧、氨氮、藻類密度等關鍵指標。建立水質數據動態分析模型,一旦指標出現異常波動,立即發出預警,為后續處置爭取時間。
3. 構建長效治理體系建立水源至水龍頭的水質指紋庫,利用機器學習預測污染遷移規律,替代傳統“事后處置”模式,提前72小時預測嗅味物質、污染物變化趨勢,實現風險提前預判和主動干預。
4. 拓展多水源保障體系有條件的地區,積極開發備用、應急水源,如開辟新的水庫、地下水水源或建設引調水工程,確保在主水源受污染時,能快速切換供水,保障居民基本用水需求。
二. 水廠
1. 精準實施原水預處理針對含藻量高的原水,采用預氧化處理,嚴格把控高錳酸鉀、氯等預氧化劑投加量,從而抑制藻細胞活性,防止其在后續處理環節破裂并釋放內源嗅味物,從源頭減少異味物質的產生基礎。
2.全面優化常規處理工藝。
3. 強化深度處理技術應用。
4. 建立標準化操作流程針對不同季節、不同藻類爆發程度,制定詳細的操作手冊,明確各處理環節的參數控制范圍、藥劑投加標準和設備運行要求。定期對操作人員進行培訓和考核,確保其熟練掌握標準化操作流程,能夠正確應對各種水質變化情況,減少因人為操作不當導致的處理效果波動。
5. 完善預警響應機制根據監測數據設定不同等級的預警閾值,當水質指標接近或超過閾值時,立即啟動相應的應急響應措施。
三. 供水管網
1. 快速啟動管網沖洗排污針對污染涉及的管網區域,按照“先主干管、后支管末梢”的順序,以大流量、高頻次的方式快速置換管內受污染水體,同步開啟排污閥排空死水區、老舊管段積水,12小時內完成首輪污染區域沖洗,后續依據水質檢測結果,動態調整沖洗頻次,阻斷污染擴散路徑。
2. 實現智能監測與污染溯源依托管網GIS模型、在線監測數據,反向溯源污染接入點,通過關閉閥門、臨時封堵,物理隔離污染區域;同步在污染邊界部署水質哨兵站,實時監測污染擴散,動態調整隔離范圍。
3. 分區管控與臨時供水保障對受污染停水區域,及時啟動應急供水,采用供水車定點直供、臨時鋪設清潔水管等方式,優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水;針對醫院、養老院等特殊場所,專人專車配送桶裝水,確保特殊群體用水不間斷。
4. 消毒管網與驗證水質沖洗后,按污染類型投加適配消毒劑,強化管網消毒;連續3次抽檢末梢水(含嗅味、微生物、特征污染物),全部達標后,分階段恢復供水,同步公示水質檢測報告,消除居民擔憂。
5. 強化管網設施維護定期開展支管沖洗工作,清除管內沉積物與死水,從源頭減少微生物滋生和異味物質積累;重點排查管網材質(如鑄鐵管)的腐蝕狀況,通過優化消毒參數、制定分區域管材更新計劃,優化末梢水發黃、渾濁等問題。
四.二次供水
1.預設應急處理流程
2. 嚴格設施清潔與水質監測嚴格執行二次供水水箱定期沖洗消毒制度,明確沖洗周期,沖洗后開展微生物、濁度等關鍵指標檢測,確保水箱內無沉積物殘留、水質達標,從源頭阻斷二次污染風險。
3. 強化設備運行動態監管建立二次供水設備常態化巡檢機制,重點監測加壓泵、液位控制器等核心設備的運行穩定性,避免因設備停運導致水流停滯形成死水區域。
五. 民生服務
1. 強化信息公開與科普引導開發水質實時共享平臺,通過微信公眾號等官方渠道主動公開水質數據、處理進展及安全知識,加強輿情監測與正向引導,引導公眾不信謠、不傳謠,保障信息透明。
2. 保障高效客服響應保持客服熱線24小時暢通,建立快速響應機制,確保用戶反饋問題第一時間受理、跟蹤督辦并及時反饋結果,以高效服務穩定公眾情緒。
3. 實施合理補償與民生保障制定基于全成本核算的補償方案,避免象征性補償,要根據實際損失(如桶裝水支出、醫療費用等)細化補償標準,體現對公眾權益的切實保障。
4. 完善技術聯動保障開放水務數據 API 接口,支持社區物聯中控實時調取水質數據,實現異常情況自動關閉入戶閥門,通過技術手段強化終端安全防護,減少居民健康風險。
5. 建立第三方監督機制設立由環境工程、水務專家及居民代表組成的第三方技術監督委員會,全程參與事故復盤、方案評估等環節,確保處理過程公正透明,提升公眾信任度。
六. 應急預案
1.強化信息公開與預警發布建立全渠道、高透明的信息傳遞體系。
2. 優化全流程水質監測網絡構建“原水 - 出廠水 - 管網中途 - 末梢水”全鏈條監測體系,在常規指標(濁度、余氯等)基礎上,將嗅味、色度、特征污染物等納入實時監測范圍,尤其強化居民用戶端、老舊管網末梢的抽樣監測,確保水質異常早發現、早定位。
3. 保障備用原水與快速切換提前規劃并保障備用原水的水質穩定與供應能力。
4.調整應急處理工藝針對不同污染類型,配備可快速啟用的應急處理系統。
5. 清潔污染區域管網對受污染區域的管網及附屬設施開展系統性沖洗與排污,明確沖洗范圍、頻次及驗收標準,避免殘留污染物造成二次污染。
6. 落實民生保障與合理賠償建立覆蓋健康影響、財產損失的綜合補償體系,根據污染持續時長動態調整補償力度,公開補償明細及發放進度。
7. 開展專家調查與原因溯源第一時間組建由國家、省級水質專家、環境工程師等組成的獨立調查組,明確調查時限,重點核查原水污染源頭、制水工藝漏洞、監測預警滯后原因等,調查結果向社會公開,為后續整改提供科學依據。
水質安全關乎千萬家庭的日常起居,是城市生命線中最不容有失的一環。從水源地的碧波蕩漾到千家萬戶的水龍頭,每一個環節的守護都承載著民眾對美好生活最樸素的期盼。
本文網址:http://www.szgaofeng.com/xinwen/2694.html
內蒙古康巴什區水質波動情況調查(康巴什區水質變化原因)
2023-06-16游泳池水質檢測標準限值(游泳池水質檢測重點指標)
2022-08-18多參數水質檢測儀智能化操作技術(多參數水質檢測儀功能說明)
2025-06-23旱期農村安全飲水水質監測要加強(水質監測設備有哪些)
2022-09-156種非飲用水水質檢測標準匯總(為什么要進行水質檢測)
2022-03-22水質濁度檢測方法及標準(水質濁度檢測注意事項)
2023-04-12水質重金屬測定儀價格是多少(水質重金屬測定儀原理)
2022-06-23水質總氮與氨氮檢測的區別是什么(水質總氮檢測注意事項)
2022-08-12泳池水質檢測標準(游泳池水質檢測項目)
2022-03-30為什么要進行水質檢測(造成水質檢測誤差的因素有哪些)
202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