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土壤交換吸收的規律在農業生產上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協調土壤的保肥性與供肥性:作物吸收利用的養分多呈離子態,這種離子態養分在土壤溶液中很容易被流失,由于土壤具有交換吸收作用,從而使這種養分保持在土壤中,這就是土壤的保肥性。土壤吸收陽離子的數量是很大的。土壤膠體恰似一個作物養分的貯藏庫,可以儲存土壤溶液中過剩的一些養分。當溶液中這些養分減少后,又可重新被代換出來轉入溶液中供作物吸收利用。這就是土壤的供肥性。正是由于土壤具有離子交換吸收的特性,才保證了作物對養分的需要。 為科學施肥提供依據:不同土壤的膠體對各種離子的吸收情況不同,保肥能力也不一樣,因此,生產上要注意因土施肥。磷素在土壤中既易為膠體吸收,又易產生化學固定而失效,所以,磷肥宜采用集中施用方式,或與有機肥堆漚后施用,以提高肥效,相反,硝酸根不易被土壤吸被而易流失,所以硝態氨肥應分次施用,最好施在早地。水田不適宜直接施用。 土壤的吸收性:對土壤結構的影響由于土壤膠體具有凝聚作用,可以把分散的土粒膠結成水穩性團粒結構,有利于良好結構的形成。但如果土壤膠體為鈉離子所飽和,則膠體分散呈溶膠狀態,這種土壤濕時泥濘、干后緊實,結構不良。可施用石膏,通過離子交換,使鈣離子代換鈉離子,促進土粒的膠結,以改善土壤結構。
本文網址:http://www.szgaofeng.com/xinwen/474.html